中建四局贵州建设公司承建的未来方舟G7组团项目,作为贵阳市实现城市功能空间再造和城市形象升级的重大标志性引擎项目——“未来方舟”的核心子项目之一,又名“方舟之心”。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由1栋大型集中商业,3栋200米超高层住宅塔楼及配套商业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少有的集人居、购物、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超高住宅大型综合体。方舟之心能不能牢牢站住,关键还得看攻坚力度。
立得住:超深基坑支护
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支护深度达40m,而且针对基坑不同部位条件,需要采取抗滑桩、锚喷支护、格构+锚杆/锚索等多种不同的支护形式逐一“对症下药”,开出的药方就要把所有支护形式结合在一起。这决定了“方舟之心”整体能不能扎扎实实的立住。
基坑支护施工初期,因支护形式极为复杂,使得无法顺利推进。项目团队通过多次现场调研“把脉”,摸清“病根”,地质差、缺经验、协调乱等病因逐一浮现。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内部“会诊”,项目团队决定实行管理人员内部“分包”责任制:将基坑按照东南西北四个面分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明确负责人,并各自制定相应承包区域基坑支护的进度计划,相互协调工序、穿插施工。最终基坑支护工程顺利通过验收,项目也培养了一批在复杂基坑支护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
站得稳:超大地下室超厚底板施工
未来方舟G7组团项目地下室共有8层(局部10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而这给施工带来的难题就是:地下室底板一次性浇筑面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升温快,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产生温度裂缝。
项目团队首先策划了整个地下室的分区及施工缝留置位置,将地下室结构一共划分为6大区32小区。过程中针对超深核心筒钢筋安装及钢管柱预埋,创新应用工具式钢筋支撑架及钢管柱预埋件支撑架,利于施工、节约工期。
针对700mm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项目团队提前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提前采购混凝土测温仪及相关预埋材料,做好一切准备。而第一块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时恰逢春节,现场人员少、事情多,项目团队分组每日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记录、洒水降温等措施,保证了超厚底板混凝土浇筑后无裂缝出现、无质量问题,为后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浇筑探索出了成功的办法。
挺得直:超重外挑悬空构件施工
项目在施工至塔楼转换层结构前,遇到了第三个施工难点——超重700吨外挑悬空构件施工。由于下部商业建筑功能布局需要,转换层部分超重转换构件悬挑于钢管柱外并外伸出下部已施结构投影范围约2米,每栋外挑悬空构件总重约700吨。转换层外挑悬空构件施工时,其下方可用来作为临时支撑基础的结构高差达18~40米,采用常规支撑体系难以满足该转换层施工安全、进度、经济性等要求。而这其中还交织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复杂钢-砼组合结构等难题。
项目技术部通过技术创新,组织研发并结合应用超重外挑悬空构件施工技术、大截面复杂组合转换结构精细化施工技术、大型组合结构高性能山砂混凝土复合控制等多项技术,优质高效的解决了所有施工难点。
通过不断总结施工管理经验、优化施工工序、改进施工技术,2#楼转换层72天完成施工,3#楼转换层45天,最后4#楼转换层仅用40天。而项目部创新提出的“超重外挑悬空构件组合支撑体系施工工法”成功获得贵州省省级工法,这一施工“神器”也让方舟之心挺直了腰杆。
自开工以来,项目获得贵州省省级工法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明型专利受理3项、发表论文3篇,获评为“贵州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并于今年6月举办了市级观摩会,成为业内观摩学习对象。如今,项目正按进度节点推动工程建设,继续攻坚“第四超”——解决184米的超高层施工难题。
技术引领,匠心筑造。四局人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借助科技为社会拓展幸福空间。(贵州建设公司 蒋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