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建集团主办的中国建筑科技展首展在北京首钢园开展。展览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创新引领中国建造”为主题,设置“共建和谐城市、拓展幸福空间、助力中国建造”三大主题区,展示中建集团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现未来生活美丽画卷。
中建四局创新研发多项科技成果,亮相中国建筑科技展,集中展示了中建四局近年来以行动诠释责任、以科技引领变革的具体实践,聚焦建筑绿色建造、智能管控品质升级等管理重难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与优化。
云端建造工厂
针对传统建筑行业施工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中建四局自主研发新一代超高层建筑智能装备集成平台,该平台随着建筑同步生长,提供了一个全封闭且稳定舒适的施工作业环境,远看像是耸立在云端的移动工厂,故又称云端建造工厂。云端建造工厂从保证安全、提高质量、提升效率、改善环境出发,打造一个类工厂化智能施工装备。
在结构设计方面,自研KT型桁架单元片和连接件通过销轴连接而成,柔性化设计减少对施工偏差的不利影响,同时用钢量减少17%;研发的新型附墙节点承载力较以往提升一倍。云端工厂在工厂集中生产,现场安装,效率提升了50%。
在建筑设计方面,钢平台和挂架系统组成的维护系统遮阳率达到85%,并且集成了智能喷淋和通风降温系统,温度降低15℃;在交通上,施工电梯直达云端工厂顶部,内部也是设置了水平行走通道将办公室、会议室及控制室打通,将现场改装成了类工厂化的施工环境。
在智能建造方面,类比工厂生产模式,结合施工工序和空间关系,首次在云端工厂集成了8款轨道式建筑机器人。另外,云端工厂还布置了5G基站和中继路由器,搭建起高精度、低延时的通信网络,结合传感器实现云端工厂健康状态实时感知和机器人的协同控制。
中建四局科创大厦
响应双碳战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中建四局品质铸就绿色低碳“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国际金融城,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为中建四局首个集投资、开发、勘察、设计、建设、运营于一体的项目,集成建筑超低能耗技术、高效设备系统及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等多项节能措施,打造成为国内首座高度超150米近零能耗建筑。先后获得LEED金级预认证、绿建三星预评价、WELL预认证、金级碳中和建筑认证,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广东省工程造价改革试点、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新华网2024“双碳”科技创新优秀案例。
项目综合应用三大类32项近零建筑技术,实现建筑本体节能率达51.0%、综合节能率达61.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25.4%。项目首次在高层建筑中创新设置120米超高太阳能烟囱,充分利用夏热冬暖地区充足的太阳能资源,通过热压拔风效应,最大限度增加自然通风,有效缩短空调运行时长,实现节能目标。
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材料
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集力学性能、延展性能、高耐损伤性能、良好裂缝控制性能于一体的新型加固材料,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材料的使用,解决了既有建筑改造难、加固难的问题,同时材料采用工业合成纤维替换钢筋技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工程材料碳排放量。
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是中建四局为贵州、西南乃至全国贡献极大的一项科研成果,其中C130超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实现了380米超高泵送试验,刷新世界纪录。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农村危房加固改造项目中,机制砂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提高了砌体结构的变形性能,增强了既有农房抗震能力,提高了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效率,是未来韧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材料。
磷石膏材料
面对主要分布于鄂、云、贵等5省份且堆存量已经超8.3亿吨、堆积如山的工业固废磷石膏,中建四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建筑业场景固废消纳容量大,攻克了磷石膏外加剂凝结时间调控技术,实现了半干法工艺磷石膏建材规模化生产,研发了“施工便捷”“轻质高强”“减碳降碳”“功能优异”的磷石膏自流平、砌块、条板、抹灰砂浆等系列建材产品。
中建四局磷石膏材料,可广泛覆盖墙体砌筑、抹灰、地坪等施工场景,大量消耗工业固废的磷石膏建材,其性能可媲美传统水泥基材料,可在消纳工业固废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混凝土音频识别设备
混凝土是一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传统工程材料,然而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质量监控盲区,无法实时反馈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变化情况,从而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音频识别设备是技术人员的“顺风耳”,采用“音频滤噪”措施,利用定向采集、云端管控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能实时评判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变化情况,解决了运输过程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提升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控水平,降低了混凝土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质量风险。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贵州建工商砼、息烽县志合商砼等预拌混凝土企业,融合云端管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全面可靠、科学高效的指导意见。(局党建工作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供稿)